????不過,他自身并沒有覺得有什么好稀奇的。
????面有愕然,自然便是在先前的接觸中,他已然對夏侯惠的品性有了大致的了解,亦先入為主的覺得彼乃剛直之臣。如此,驟然聽到諸如“圣明之主”之類的奉承,瞬間愕然也就不奇怪了。
????而覺得好笑,乃是覺得夏侯惠這種死不認輸?shù)男袕接行┯字伞?br>
????明明,他都被夏侯衡帶來請罪了,只需低頭認個錯便可獲得諒解了,但他就是不愿意!
????為了爭這口氣,為了證明自己沒有錯,竟是諸如“心懷惶恐、殺身報國以及明主在上群下盡辭”等言辭都說出來!
????也不想想,連謝恩索馬這種事情都做出來了,還聲稱自己常懷惶恐之心?
????且忘了自己在十數(shù)日前以秦二世來指桑罵槐了?
????被朝臣公認為聰穎之主的曹叡,哪能因幾句奉承的話語就被左右了心智?!
????故而曹叡在聽完后,不由覺得夏侯惠這種自相矛盾的阿諛之詞,猶如三歲小兒般可笑。
????至于,為何他很快又神色陰沉了嘛~
????乃是他倏然發(fā)現(xiàn),夏侯惠這番言辭的“險惡”用心了!
????蓋因自古以來“君明則臣賢,君昏則臣佞”。
????先前夏侯惠在北邙山莊園時作《阿房宮賦》規(guī)勸,雖然言辭不當、態(tài)度激烈,但不能否認此乃直臣所為;而如今,他被夏侯衡帶來請罪,為了保全自身迫于無奈口出阿諛諂媚之言,自然便是佞臣所為了。
????如此,天子曹叡當如何取舍呢?
????若是取了夏侯惠的奉承言辭,那豈不是也將自己定為了昏君!?
????但若是承認了夏侯惠先前的規(guī)勸無有過錯,那豈不是縱容了此子的氣焰,日后不得得寸進尺屢屢犯顏直諫了?
????雖說,沒有犯顏直臣的襯托,明君之譽便無從彰顯。
????然而不過是樗蒲之戲而已,夏侯惠便膽敢以秦二世作為類比了啊!